純?記者?" index="1" level="2" style="font-...">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連燕純 記者 劉盾)“原來聽見跑400米就害怕,體育課一直是我最怕的課程。”深圳大學附屬中學九年級學生譚彥臻由于身體肥胖,不善跑步。
學校引進智能臂設備,轉變了他對體育訓練的看法。根據智能臂顯示的學生實時心率數據,體育教師針對譚彥臻的運動負荷、體質情況,調整訓練方法,讓他從長距離跑改為間歇跑10組50米。“身體沒有那么累了,還達到了運動效果,我越來越喜歡上體育課了。”譚彥臻說。
“以前體育教學效果基本靠經驗推斷,每個學生運動負荷是否達標不得而知?!睂W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大附中在體育教學中引進智能臂等智能設備,實現因材施教。學校通過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采集學生實時心率、運動負荷等個性化數據,形成學生個人體質檔案,進行個性化教學指導。
如何進一步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深大附中調研發(fā)現,物理、化學課堂教學中,理化實驗多存在“紙上談實驗”現象,理化實驗課數量較少。同時,實驗課上,教師很難做到關注到每個學生實操過程中的疑難點。如何解決理化實驗教學中的共性和個性難題?
信息技術賦能理化實驗教學有效“落地”。深大附中將實驗教學納入常規(guī)課堂教學,建立了一套智慧教育平臺下的理化實驗教學體系。課堂上,前端攝像機錄像采集每個學生實驗過程。教師通過觸控屏,觀看學生實驗過程,即時給出針對性指導和示范演示。
如何辨認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谷、山脊地形?在深大附中地理課上,學生不再通過死記硬背“向下為脊,向上為谷”口訣來區(qū)分,而是通過旋轉觀察“指點地理”應用的3D山體模型,思考山體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的表現形式。地理教師陳琳借助VR動畫,用3D山體模型生成等高線地形圖的模型,也讓學生從視覺上直觀感知、觀察地形。
因對真實情境缺乏感知,學生對學習地理原理、規(guī)律等存在畏難情緒。深大附中基于共性難題去改革,進行指向地理實踐力的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改革。學校借助技術,創(chuàng)設出虛擬真實立體場景,讓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充分調動感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深大附中坐落于深圳大南山山腳。學校還運用信息化工具,利用周末組織學生進行大南山戶外實踐,將課堂拓展到校外大自然。學生小組合作,在山中行走、觀察,通過手機安裝的“兩步路戶外助手”軟件中的等高線地形圖,拍照、標注山體山峰、鞍部等部位。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