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學校家庭社會要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yè)

發(fā)布時間:2023-06-29 作者:薛俊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是教育現代化的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學校、家庭、社會要緊密合作、同向發(fā)力,積極投身教育強國實踐,共同辦好教育強國事業(yè)。

今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fā)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家庭、社會在育人過程中的作用,為三者協同育人提供了指引。

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核心是育人。在立德樹人這一育人目標的統攝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形成共識與統一目標。三者在教育場域、職責與內容上有所區(qū)分,但根本著力點在于形成良性互動,進而促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辦好教育事業(yè)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但長期以來三者在協同育人方面存在“職責定位不夠清晰、協同機制不夠健全、條件保障不夠到位”等突出問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命題的提出,不僅是一項重要決策部署和思路舉措,更是對當前困境與癥結的清醒認知和系統思考。

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課堂,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點,家長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則是第一個課堂。社會教育是對人一生影響最大、最持久的教育。社會教育具有主體的多樣性、對象的廣泛性、內容的豐富性、形式的多樣性和領域的廣闊性。由此,明晰三者相應的職責要求,有助于構建協同一體、融合助力的育人新格局。

具體而言,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過程中,學校起主導作用,肩負立德樹人的主體責任。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要發(fā)揮教育的引領作用,我國學校教育應肩負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家庭應切實履行主體責任,辦好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重要場所以及連接個人和社會的重要紐帶。家庭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起點。家長要強化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打造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社會要提供有效支持,共享資源服務全面育人。社會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實踐場,是對人一生影響最大、最持久的教育。要從完善家庭社會教育服務體系、推進社會資源開放共享和凈化社會育人環(huán)境三方面不斷推進與深化,達到社會有效支持以服務全面育人的目標,加快社會教育資源的供給體系建設。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形成育人合力,培育協同育人生態(tài),是我們當前面臨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提高自身理論高度和思想覺悟。

其次,要推進教育現代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教育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要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在教育領域的具體化。

再其次,要全面構建協同育人共同體,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共同體,旨在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互動關系,為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共同目標而相互促進、共同作用的育人集體。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過程中,育人是核心、協同是關鍵、機制是保障,要著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協同育人共同體。要努力實現共育目標與內容的統一性,價值導向與目標激勵的共通性,夯實基礎與實施路徑的同向性。

(作者單位系浙江師范大學,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項目攻關計劃規(guī)劃項目“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研究”[2021GH039]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29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