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勤學篤行 求是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3-09-27 作者:統(tǒng)稿:本報記者 楊文軼 采寫:《中國教師報》記者 褚清源 本報記者 劉少利 李瑩 張欣 歐媚 程旭 計琳 通訊員 徐萌 來源:中國教育報

李庾南在課堂上。資料圖片


史寧中與學生討論問題。學校供圖


張人利。資料圖片

  ■踐行教育家精神 擔當強國建設使命

  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座談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致信與會教師代表,全面深刻闡述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強調教育家要具備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的躬耕態(tài)度。

  在與會教師代表中,有人突破“滿堂灌”束縛,引導學生在“議論”中真正學會學習;有人20余年推動數學教育改革,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數學的思維;有人變薄弱校為素質教育名校,充分激發(fā)學生“閃光點”。他們勤學篤行、求是創(chuàng)新,引領更多教師躬耕教學,指引更多學生求知求真。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江蘇省中學數學特級教師李庾南

  “自學·議論·引導”,教出“會學”的學生

  清晨7點,當人們在街頭晨練時,一位八旬老太太總是急匆匆趕往學校。每天依然上課,她的備課筆記字跡端正、圖形規(guī)正,給人以美的享受;中午,她會與學生共進午餐,為的是讓他們好好休息,不讓家長分心;傍晚時分,改完作業(yè),送走學生,她才收拾好教具回家;夜晚,還有課題要做,有教學反思要提煉。

  這是特級教師李庾南2017年以前每個工作日的生活。李庾南是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教師,在她的職業(yè)生涯中幾乎獲得了一名教師所能得到的所有榮譽。她在實踐中創(chuàng)立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從1957年8月站上啟秀中學的講臺,李庾南一直在同一所學校教同一門課程。她是真正從課堂里走出的“大先生”。

  有人問李庾南,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她的回答是“實踐”。“我一直認為,任何教學研究,實踐總是第一位的,這也是我一直沒有離開講臺的根本原因?!?/p>

  1978年,是李庾南從教的第21個年頭。當時,她教的學生成績好,帶的班又是優(yōu)秀集體,但是,在反思課堂教學時,李庾南發(fā)現,受“老師多講,學生多得”的“滿堂灌”觀念的束縛,自己與大多數教師一樣,重視“講”而忽視“學”,教學資源也非常單調,只有教科書。這種片面追求教師講的功效、只追求好成績的教學觀,存在明顯的偏狹與不足。

  結合教學中產生的困惑,李庾南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學生不是僅靠教師教會的,而要靠自己學會。

  “剛開始教學時,我總認為自己比學生高明,因為是我給予學生知識,但后來我發(fā)現也有學生給予我的。大部分時候是我比學生懂得多,但一個班的學生智慧匯集起來肯定會超過我。”李庾南說。

  于是,李庾南提出了“自學”。課堂不是封閉的,不是教師一講到底,要讓學生能夠提問交流,互相借鑒成功經驗,幫助彼此克服困難,這就是“議論”。

  歷經“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優(yōu)化學習過程、改善教學結構”“自學·議論·引導”“學力的形成與發(fā)展”等8個階段的探索實踐,李庾南實現了由單純研究教師“教”到研究學生“學”的轉變。

  “在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學習,不僅學會知識、技能,而且能清醒地懂得自己是怎樣學會的,習得經驗、方法、情感;在面對新知識時自己能獨立學且學會,遇到新問題時自己能分析,并能聯(lián)想已有知識、技能、方法和經驗解決問題,即達到‘會學’?!崩钼啄险f。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史寧中

  “四基”“四能”,教出數學的思維

  他,扎根教育五十余載,從事統(tǒng)計學教學和研究,將約束條件下的統(tǒng)計推斷引入國內,推動中國統(tǒng)計學發(fā)展;

  他,深耕課程與教材建設,主持國家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修訂,提出“四基”“四能”“三會”等數學核心課程理論,為中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奠定理論基礎;

  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師資,率先在東北師范大學實行教授委員會制度,開創(chuàng)國內高校“教授治學”先河……他就是獲評2023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東北師范大學榮譽教授、博士生導師史寧中。

  每天凌晨4點,史寧中家的窗前就亮起了燈光。雖年逾古稀,但對科學研究和對教育教學的強烈熱愛,指引他不斷攀登一座座高山,跨越半個世紀,風雨無阻,矢志不渝。

  “曹沖稱象為什么可行?”在東北師大附小四年級的一堂數學課上,教師引入我國經典的歷史故事“曹沖稱象”,一邊借助透明水缸、模擬小船、人偶和小石頭等模型來為學生講解這種辦法的原理。

  新課標修訂后,在數學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理解數學推理過程,而這背后,凝結著史寧中20余年來對數學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推動基礎教育改革的執(zhí)著與行動。

  自2001年起,史寧中致力于國家數學教材的編寫和課程建設工作。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他主持修訂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選修課程用書 數學A、B、C、D類》14本。

  2006年,史寧中把數學課程目標中傳統(tǒng)的“雙基”拓展為“四基”,即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2011年,把傳統(tǒng)的“兩能”拓展為“四能”,即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加上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能力;又提出“三會”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八幕薄八哪堋薄叭龝北患{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從1998年至2012年,史寧中任東北師大校長,緊扣“為基礎教育服務”的辦學特色,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內管理制度,為學校走內涵式發(fā)展道路奠定了基礎。

  思之于心,行之于途。50余年來,史寧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應用于為基礎教育服務,在實際行動中彰顯著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熱愛和持久投入。

  2023年“最美教師”、上海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

  后“茶館式”教學,教出“閃光”的學生

  在上海,有一位校長,用他的改革實踐把一所薄弱校變?yōu)閷嵤┧刭|教育的名校。

  他就是張人利。他以課程和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提出了“按最佳發(fā)展期設課,創(chuàng)最近發(fā)展區(qū)施教”的理念,實施后“茶館式”教學。

  20世紀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學校長段力佩提出“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茶館式”教學,反響熱烈。張人利提出的后“茶館式”教學脫胎于此。

  這個曾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的成功經驗,在“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模式基礎上,又植入了“書中學”“做中學”方式并舉策略、學生先學引導性策略、學生自己學最大化策略等,并引入信息技術,讓教學手段更加現代。

  后“茶館式”教學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改變了課堂教學設計的邏輯結構,從以學科體系為線索,變成了以學生的學習為線索,充分展現他們的“潛意識”,激發(fā)“閃光點”,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

  張人利堅持,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不講;學生自己學習,應該有教師的指導;教者不一定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文本、練習、實驗等,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在加強。

  在上海推動“強校工程”的過程中,張人利受邀擔任崇明區(qū)“強校工程”的指導專家,在調研了8所實驗校后,他發(fā)現這些學校差異甚大。比如,馬橋中學(現港沿學校)是個典型的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但學校的硬件條件不錯,教師資源豐富。

  專家診斷后,給出探索小班化課堂教學、個別化輔導的建議。馬橋中學迅速行動,學生座位排列都變了,從“秧田型”變成便于合作、交流的“圍坐型”,還探索了學生成長導師制。而長興中學、長明中學都坐落在長興島上,學生流動性大,張人利建議,學??梢赃M行分年級學生綜合評價,以促進學校整體發(fā)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學方式是一項‘中位’層面的研究實踐,上接教學理念和思想,下聯(lián)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方式的轉變恰能反映教師教學行為的根本改變?!睆埲死J為。

  如今,在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園里,學生睡眠時間變多、體藝科活動變多、課外作業(yè)變少、近視率變低、學業(yè)成績變好,“輕負擔、高質量”的教育愿景成為現實。張人利的“后‘茶館式’教學”及其研究成果向三省一市推廣,產生良好示范效應。

 ?。ńy(tǒng)稿:本報記者 楊文軼 采寫:《中國教師報》記者 褚清源 本報記者 劉少利 李瑩 張欣 歐媚 程旭 計琳 通訊員 徐萌)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