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從真實需求出發(fā)推動教師人人教研

發(fā)布時間:2024-10-16 作者:朱麗華 來源:中國教育報

  校本教研的質量與學校發(fā)展質量息息相關,但現(xiàn)實中,一些學校的校本教研常常因重視程度不夠、資源和方法欠缺、參與度不足等原因而成效不足。作為一所學校的籌建者與管理者,筆者嘗試從真實需求出發(fā),逐步形成結構合理、角色清晰、運作良好的教研共同體,以共同體建設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

  構建人人參與的校本教研共同體

  校本教研的關鍵在“人”,這里的“人”不是單兵作戰(zhàn)的個體,而是在學校具體教育情境中形成的教研共同體。重慶市璧山區(qū)鳳凰小學基于兒童成長特點提出“童創(chuàng)”育人哲學,確立了“人人教研”理念,明確了校本教研的“三個引領、三個服務、三個提高”職能,即:引領課程教學改革,服務全校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引領教師全員參與,服務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引領兒童主動學習,服務兒童活潑成長,提高兒童綜合素質。在人人教研理念的指引下,為了能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校本教研中并逐步建立共同的話語體系,學校進一步明確在新課標背景下,以真實存在的問題為出發(fā)點,以人人參與的任務為驅動,基于課堂、超越課堂、回歸課堂,構建全體干部、教師參與的亦師亦生的共同體,人人為師,亦人人為生。

  人人參與的校本教研不是封閉的、孤立的,而應是開放的、交流的體系,需要搭建標志性展示平臺,以成果凝練帶動共同體建設。為此,學校堅持每年舉辦一次“鳳凰大講堂”學術研討活動,逐步從學校品牌活動升級為面向全國的交流展示活動,讓學校教師在更大平臺上分享課堂研究的思考與成果。“鳳凰大講堂”每年確立一個來自一線真實問題又具有一定普適性的主題,基于真實問題向各學科、各年級組發(fā)布真實任務,鼓勵大家去研究與突破,進而通過年度大會讓共同體成員經驗與教訓同說、困惑與反思共訴、喜悅與苦悶俱講。教師不是在教研中學會了再用,而是在用中學、做中學。每年一個主題,實質上就是一個大任務,以大任務驅動教師年度教研,以大平臺展示教研成果,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提升了教師的教研熱情和積極性。學校也會適時匹配專家資源,有了如同枯草逢雨的“在需要處教研”,教師才能如饑似渴學習,讓教師的成長看得見。

  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走向教研的中心

  有了人人參與的熱情,想要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從校本教研的邊緣走向中心,還需要基于學校特點對教研框架進行重構,對人員進行排兵布陣。我們的做法是推動人員、流程、策略、渠道多管齊下,讓每位教師各司其職、各盡其力。

  一是抓好關鍵少數(shù)。針對有執(zhí)行與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與決策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通過系列培訓全面提升教研組長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真正擔起教研組長的職責。二是明確結構化教研流程。由學科教研組精心挑選符合課程標準和實際教學需求的宏觀主題,年級教研組則將大主題細化為具體的小主題,確保每次教研活動都有清晰的主題、明確的切入點和具體的任務,根據主題的類型適時組建形式靈活的備課組,引導每位教師積極思考并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能力,從而真正引領和指導日常教學實踐。三是基于“計劃—行動—反思”探索實踐策略。教研組要研制教研組戰(zhàn)略圖以及人人能行動的規(guī)劃圖。集體研究教研重點,讓每周有落點、每月有盤點、每年有集體反思,基于計劃實踐跟進,基于實踐反思改進。每一次教研人人參與,會前明確主題,會中人人參與,會后責任到人。四是打通多個渠道為教研賦能。將“校長—副校長—主任—教研組”的科層制管理模式調整為扁平化管理模式,實施教研組自治、教研組長負責制,打通管理渠道;設立辦公室圖書角、咖啡屋、拐角休閑區(qū)等,為隨機教研提供有利條件,打通環(huán)境渠道;邀請上級教研部門、高等學校研究部門等參與校本教研,打通專家渠道;把校本教研與學校小課題研究、學校項目相結合,定期固化成果,打通成果渠道。

  以評價推動校本教研形成閉環(huán)

  當每名教師都有機會走到校本教研的中心時,另一個問題迎面而來,即校本教研的效果怎么樣?我們的做法是以評價構建閉環(huán),形成可循環(huán)的有組織教研。

  我們把校本教研納入學校評價體系,從“團隊評價和個人發(fā)展性評價”兩個維度進行評價。團隊評價主要包括團隊合作與協(xié)作精神、教研日常工作的表現(xiàn)、教學科研成果等,強調減少組內競爭,避免組內博弈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個人層面著重從備課、上課、反思等專業(yè)水平進行評價,努力讓教師在校本教研團隊中獲得滋養(yǎng),形成自己的獨特經驗,最終促進教師個人與團隊共生共長。

  學校還為教師搭建學習、展示和競技平臺,用表現(xiàn)性評價提升效果。一是將外出培訓作為成長獎勵,開闊教師眼界,滿足教師成長需求,提高教師自我提升的內驅力;二是給予教師分享所思所想所得的平臺,借助平臺促進教師日常反思與成果歸納;三是在校內開展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教師風采大賽、演講賽等賽事,發(fā)掘教師潛能,實現(xiàn)個人與教研組的雙重成長;四是增加校際間、區(qū)域內聯(lián)合教研的機會,讓教師走出校門與其他優(yōu)秀教師共商共研、交流反思,提升教研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參與和展示就是評價本身。同時,學校還構建了層級學術榮譽體系,建立完善各類評選推薦制度,通過激勵先行者來引導后來者,形成良好的教研生態(tài),從根本上提升校本教研的實效。

  實踐證明,人人教研的共同體建設切實推動了學校的發(fā)展,在過去的7年間,學校育人質量一年一個臺階,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

 ?。ㄗ髡呦抵貞c市璧山區(qū)鳳凰小學黨總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16日 第0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