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一名工科教師的強國夢——記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 院院士劉永坦

發(fā)布時間:2020-08-13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15  姓名:劉永坦

15劉永坦-黑龍江省.jpg

劉永坦,辛勤耕耘教育事業(yè)六十年,他為我國的國防事業(yè)做出過重大貢獻。發(fā)展國家重器,不能受制于人,這就是一名工科教師的強國夢。在學生們心中,有“坦先生”指路,千難萬難都敢闖一闖。他一直用實際行動感染著同事和學生愛國奉獻,他是以科研促教的典范。

—— 題記

他是中國34位兩院院士之一,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長,是我國杰出的戰(zhàn)略科學家、工程教育家、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與技術奠基人和引領者。1991年和2015年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84歲高齡仍耕耘在科技報國、教書育人第一線。他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學術大家,更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學生們親切地稱他“坦先生”。

159523075318826441004680423592.png

家國情懷,一名工科強校教師的強國夢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然而,生活在內(nèi)憂外患的亂世,無論什么樣的家庭,都無法擺脫那揮之不去的陰霾和苦難。

1937年發(fā)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余年的逃難生涯,“那種苦深深印在腦海里”。童年的苦難記憶,讓劉永坦從小就有了自強、強國的夢想。他堅信,科技可以興國,必須自己強大起來,國家才能有希望,要不然人民就會受欺負。也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支撐著他60年埋頭科研、教書育人。

1953年,劉永坦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哈工大,從江南來到東北。經(jīng)過一年預科、兩年本科的學習后,被學校派往清華大學進修無線電技術。

1958年,劉永坦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為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新中國的建設中,哈工大承擔著推動我國舊教育體制改革、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歷史重任。一大批有志青年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五湖四海匯聚到哈工大,承擔起全校的教學與科研任務,為新中國工業(yè)體系建設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這支800余人、平均年齡只有27.5歲的教師隊伍被稱為哈工大“八百壯士”,劉永坦就是其中一員。

為了打破了我國近300萬平方公里海域監(jiān)管長期嚴重缺失的被動局面,1981年10月,從英國進修回國后的劉永坦心中萌生出一個宏愿——開創(chuàng)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在此后的近40年里,不論是擔任電子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還是校研究生院院長,劉永坦都始終站在國家立場,從學科特點出發(fā),將培養(yǎng)好的國防科技事業(yè)急需的領軍人才,作為自己報國志向的新追求。一邊做管理、一邊搞科研、一邊上講臺……這一干,就到了而今的耄耋之年!

人們不禁會問,坦先生桃李天下、著作等身,為什么還要這么辛勞,歇一歇不好嗎?經(jīng)歷過家國破碎的劉永坦,絕不能讓顛簸流離的痛苦重演!絕不能在發(fā)展國家重器的路上受制于人!這,就是一名工科強校教師的強國夢!

以研促教,雷達站成為別樣的教學中心

劉永坦認為,創(chuàng)新跟學風聯(lián)系最密切。他主張“真刀真槍放到真實的環(huán)境里去鍛煉”,他的學生的課題都來自具體科研實踐,都是國家真正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學生畢業(yè)之后都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堅持你的理念,努力實踐,克服途中的困難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眲⒂捞乖谂囵B(yǎng)學生時經(jīng)常用這句話激勵學生的學習愿望、做科研的熱情和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意識。

他帶領團隊師生在威?;氖彽暮0哆吔ㄆ鹆死走_站,成功研制建立了我國第一部新體制遠距離雷達實驗系統(tǒng)。新體制雷達涉及了信號發(fā)射、接收、信息提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他都要求學生必須實現(xiàn)理論技術的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獲得檢驗。所以,學生們都稱新體制的研究是一項“打鐵”的活,反復錘煉成千上萬次才可以通過。

調(diào)試前期,模擬信號系統(tǒng)雜散干擾多、背景噪聲大,控制、跟蹤系統(tǒng)和信號處理系統(tǒng)時常死機,需要耐心調(diào)試,從幾十萬行的大型控制程序中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工作量十分巨大。劉永坦帶著團隊工作起來經(jīng)常顧不上吃飯,只靠面包充饑,實在累了,就在實驗室板凳拼成的床上睡會兒……當處理結(jié)果總是達不到預期時,劉永坦經(jīng)常會從原理上幫學生一步一步分析問題,親自檢查每一個程序。在夏天30多度的高溫中,他一站就是幾個鐘頭,被汗水浸透的衣衫緊緊地貼在身上,但劉永坦渾然不覺,甘之如飴。

團隊在劉永坦的諄諄教導下,就是靠著這樣一股“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勁兒,在我國對海新體制探測領域,做出了重大原始創(chuàng)新。

雜波問題是該領域中一個世界范圍內(nèi)的難題,如果解決不好,甚至可能讓雷達變成“睜眼瞎”。為了解決它,劉永坦帶領師生一起分析雜波的來源、特性,組建若干學習小組,齊頭并進、多點出擊。一名學生回憶說:“那一個月的較真碰硬,使我真正走進了信號的世界。在那里,各種不同形式的信號鱗次櫛比,坦先生每解釋完一種信號特性,我就按照新體制雷達要求進行仿真、計算。一天一夜連著一天一夜,一個結(jié)論推翻另一個結(jié)論,在每天睡覺不足6個小時的連軸轉(zhuǎn)中,寫過的程序已經(jīng)不知有多少行,下巴上的胡子也一個勁地瘋長。直到有一天,坦先生大聲喊道,‘快,看看那個編碼信號的邊界條件!’一語點醒夢中人!我們終于整明白了!新的信號及其處理方式也由此誕生了!這一世界性雜波難題終于成功地解決了!”

在巨大的研究學習壓力下,團隊里每個成員都繃緊了弦兒,開碰頭會,匯報課題進度與學習心得,所有人都可以開誠布公地講意見、擺事實、談思路,有時甚至“吵”七八個回合不亦樂乎。劉永坦往往端坐在那里,面帶微笑、細聽爭論。他在育人中秉承:科學問題,自然是越辯越明晰;問題答案,自然是越爭越透徹。團隊成員的感情,也正是在這摸爬滾打中強化、深厚了起來。

學生們都表示:有坦先生“把舵”,干的有勁兒!有坦先生指路,千難萬難都敢闖上一闖!

劉永坦帶著團隊從零起步,系統(tǒng)突破了地波激勵原理等基礎理論問題,創(chuàng)建了新體制探測理論體系。但他要的不簡單是科研成果和學術成就,更是可以形成戰(zhàn)斗力的海防裝備。他說:“要讓我們的新體制雷達走出實驗室,走向海洋,這樣我們的研究才有意義?!?/p>

為了科學精神和國家需要,他和團隊沒有半點猶豫,轉(zhuǎn)戰(zhàn)到了更惡劣更艱苦的環(huán)境中,扎到了海岸線的大山里。這一干就是22年!歷經(jīng)上千次實驗和多次重大改進,終于研制出了我國首部新體制遠距離實裝雷達,使我國成為極少數(shù)掌握這一核心技術和裝備的國家之一。成果鑒定意見指出:新體制雷達在總體性能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核心技術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從理論原始創(chuàng)新、到建立雷達站、再到實現(xiàn)裝備……用劉永坦的話講,就是“一定要把實驗室里的成果變成真正的應用?!边@也成為了哈工大很多科研團隊的共同追求。

為國育才,立德樹人培養(yǎng)國之棟梁

劉永坦從教的六十年,既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六十年,更是傳道受業(yè)解惑的六十年。他既是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同時又是善于教書育人的杏壇名師。無論獲得什么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

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于電子工程領域的教學工作,先后講授過“信息論”等十多門課程。在承擔繁重的科研任務和領導工作的情況下,仍然勇挑重擔,不僅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授課,也為本科生講課。有兩年,他連續(xù)講授4門課,近300學時。1989年,他主編了《無線電制導技術》一書并成為全國統(tǒng)編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yè)優(yōu)秀圖書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辛勤耕耘六十年的教師生涯,他一直用實際行動教育和感染周圍的同事和學生愛國奉獻刻苦專研。他課堂教學講究傳授藝術,深受學生喜愛,師生盛贊他是“航天科技之星”“學府教學明星”。1992年、1993年劉永坦被國家航空航天工業(yè)部評為“人才培養(yǎng)先進個人”,1993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并獲人民教師獎章,1995年獲哈工大“伯樂獎”,1997年獲香港波寧頓教育基金會“孺子牛金球獎”。

20世紀80年代初,劉永坦開始組建新體制雷達團隊。然而,在北疆之地靠什么集聚人才?有人用“磁鐵效應”來形容隊伍建設過程中的高端人才集聚效應,其形成的關鍵在于有一顆磁力巨大的“磁核”。劉永坦這塊“磁核”不僅練就了過硬的專業(yè)本領,更有強大的愛國向心力。張寧教授,從團隊組建開始就跟隨劉永坦一起攻關;許榮慶教授,從MIT林肯實驗室進修回來,加入團隊……

在這塊“磁核”的吸引下,近40年來,劉永坦的報國心、強國夢在不同時期吸引著同心筑夢的青年學者來到冰天雪地的東北,來到他的身邊。劉永坦親手培養(yǎng)、帶領下的這群敢啃硬骨頭、放棄優(yōu)越條件的年輕人,將熱血與青春播撒在東北大地,建立起一支使命必達的雷達科研“鐵軍”。

劉永坦作為學科的領軍人物,更是準確地把握學科發(fā)展的方向,將科研與學生培養(yǎng)有效結(jié)合。在教學中,把國防尖端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帶進課堂,同時把學生帶到國防科研一線,真刀實槍地錘煉團隊協(xié)作攻關精神和攻堅克難能力。他特別強調(diào)要用實際數(shù)據(jù)驗證理論方法的效果和可行性,理論要經(jīng)得起考驗。在這樣嚴格的要求下,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在理論上站得高,還在實踐中經(jīng)得起檢驗。學生中涌現(xiàn)出了將軍、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和國防院所總師、高科技技術公司創(chuàng)始人等一大批棟梁之才,其中有些已經(jīng)成為我國空間遙感、雷達技術、電子對抗等領域的領軍人物。

為人師表,大德無言但影響至深

劉永坦說過,立學先要立德。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劉永坦并非高不可攀,他有時就住在校園里,對慕名合影的學生他從不拒絕,都會滿臉微笑來配合。他看起來就是一位普通的長者,慈眉善目,衣著樸素,精神矍鑠。劉永坦只要不出差就會定期和學生交流討論,態(tài)度和藹,一點架子都沒有。有一次,他與博士生小組討論結(jié)束后天色已晚,于是便請學生們集體改善伙食。席間,劉永坦會就學業(yè)困境與具體問題進行交流,聚餐往往會成為精彩學術討論的延續(xù)。學習上,劉永坦“火眼金睛”;生活中,他“明察秋毫”。始終關心學生每天工作多久、睡眠多少、作息是否規(guī)律等生活情況,甚至是感情問題也常常促心交談。當聽到誰有困難或遇到什么煩心的事,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詢問,還經(jīng)??犊嘀?。很多學生都說,與劉永坦接觸的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全方位的指導。他就像一團火,溫暖了一個又一個學子,點燃了他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的報效之心。

劉永坦不僅時時刻刻嚴于律己,還處處以哈工大校訓“規(guī)格嚴格、功夫到家”來要求自己。無論大事小情,方方面面,嚴格要求,以身作則,躬親垂范。

劉永坦的嚴,是出了名的。他的歷屆學生們都說,做坦先生的學生,功底不扎實是不行的。故弄玄虛、華而不實的東西是逃不過坦先生的“火眼金睛”。有沒有仔細查閱文獻資料、做足功課,坦先生只要和你一討論,立刻就“原形畢露”。他曾說,“有的人聰明,學什么東西立刻理解,是好事。而有的人或許不夠聰明,但做事踏實,他可能會走得更遠”。

追求卓越,把重要的事干到極致!這也成了劉永坦身邊師生最篤定的信仰。

劉永坦說:“對祖國的愛,都是很具體的,具體在每一天怎樣去做人、做事和對待工作上。”劉永坦經(jīng)常跟團隊師生說:“能為國家的強大作貢獻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和使命。國家把這么重要的項目交給我們做,這是我們最大的榮耀?!彼?,40年里,劉永坦帶領他的團隊,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干,在環(huán)境惡劣的廢棄民房里揮汗如雨,硬是把冷板凳坐熱,打造了一支響當當?shù)摹袄走_鐵軍”,為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是國家的需要,讓他找到奮斗的方向,“一生磨一劍”。這彰顯了一位老黨員、一位紅色戰(zhàn)略科學家的初心使命、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體現(xiàn)了“銘記國家重托,肩負艱巨使命,扎根東北,艱苦創(chuàng)業(yè),拼搏奉獻,把畢生都獻給了共和國的工業(yè)化事業(yè)”的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

時至今日,84歲的劉永坦和他的團隊成員依然初心不改、奮斗不止,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雷達的國度中馳騁四方,不斷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攀登新的高度。他深沉綿長的愛國強國之志,勵精圖治建設中國強大“海防長城”的犧牲奉獻精神,用一輩子獻身國防的實際行動感染和教育他身邊工作的每一個人,培養(yǎng)師生強軍報國思想和國防獻身意識,在師生中間引發(fā)了熱烈的反響。哈工大校長周玉院士說:“劉老師的精神和情懷感動了整個哈工大。”

劉永坦身在北疆卻心系海防,他身上所折射出的鐵肩擔當?shù)募覈閼押筒粩嗲笏鞯目茖W精神,對科技工作者產(chǎn)生了巨大的引領和鼓舞,在大家心中,他不僅攀上了科技報國的巔峰,還筑起了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的精神高地。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