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北海市建立全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形成“全市一體、余缺調劑、精準投放”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機制。目前,通過“周轉池”共為市本級、海城區(qū)和銀海區(qū)補充了264個中小學教職工周轉編制,有效化解了編制閑置和編制不足的結構性矛盾。
針對廣西中小學教師編制保障歷史欠賬較多的困境,按照廣西黨委編委的部署,黨委編辦會同教育、財政、人社等部門制定出臺了《建立編制“周轉池”制度推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標準的實施方案》,依托大數據管理手段在全區(qū)范圍內統(tǒng)籌近6萬個事業(yè)編制,在秋季開學前全部投放到各地中小學,實現(xiàn)區(qū)、市、縣全面達標,歷史性解決中小學教職工缺編問題。
“大數據”統(tǒng)籌建“周轉池”
南寧市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人數多,“入學難”一直是群眾反映較集中的焦點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十三五”時期,南寧市共建成投入使用公辦中小學105所,但編制緊缺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2020年,南寧市委編辦通過回收調劑事業(yè)單位空編、核定“聘用教師控制數”等方式,為全市中小學增核了7000多個編制控制數。2021年,南寧市把破解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緊缺問題作為緩解“入學難”問題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核查中小學事業(yè)編制缺口,抓住廣西黨委編辦探索建立編制“周轉池”的有利時機,爭取到9977個中小學教職工周轉編制。
今年9月,南寧市將9977個中小學教職工周轉編制全部下達到市本級中小學和縣(市、區(qū)),“入學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
廣西在不改變各級各事業(yè)單位編制數的前提下,把“沉淀”的空編“使用權”匯集起來,調劑用于基礎教育領域,有效解決了“無米下鍋”的問題。
“區(qū)、市、縣”聯(lián)動整體調控
2021年,柳州市建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周轉池”制度,并將4394個“周轉池”事業(yè)編制全部投放至全市各級中小學,專用于中小學教師用編保障。
2021年,在柳州高中—柳城中學教共體開展“市招縣用”編制管理改革試點,從柳城縣統(tǒng)籌10個教師編制,由市委編委按照有關規(guī)定核定給柳州高中使用,柳高派出10名優(yōu)秀骨干教師到柳城中學支教幫扶,形成“組團式”長效合作,達到整體幫扶提升、互惠共贏效果。
廣西根據全區(qū)各地在校學生總量變化情況,探索中小學編制實行“基礎編+周轉編”管理模式,每2—3年重新核定編制并回收和重新分配周轉編制。市、縣建立靈活的用編用人調配機制,按學年動態(tài)調整周轉編制配備,推動“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優(yōu)化區(qū)域內編制資源和師資力量均衡配置。
柳州市創(chuàng)設教師“市招縣用”新模式。在蓄滿編制總“周轉池”的同時,廣西采取“區(qū)、市、縣”三級聯(lián)動管理,由單一“周轉池”聯(lián)通為“周轉池”網絡,做到自治區(qū)層面整體調控,各市、縣分級下達使用,精確調節(jié)分配到校,形成“全區(qū)一體、余缺調劑、周轉使用”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新機制。
全程跟蹤讓周轉編制“放得出、收得回、轉得動”
梧州市一所高中因學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需要,要引進3名“雙一流”人才,但學校核定編制已滿編,無法引進,便向編制“周轉池”提出申請。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基礎編+周轉編”的管理模式,批準該校“借走”3個周轉編制使用,等該校有空余編制時再歸還,解決了因事業(yè)編制緊缺制約教師隊伍發(fā)展的問題,打通了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堵點。
周轉編制的“生命力”在于周轉,廣西對周轉編制實行從“放出”到“收回”再到“輪轉”的全過程跟蹤調控,確保周轉編制“放得出、收得回、轉得動”,為“周轉池”配上靈活的調配“閥門”。
同時,明確中小學教職工周轉編制專編專用,不得挪作他用,中小學只有在核定的事業(yè)編制滿編或超編情況下,才能申請使用周轉編制。使用周轉編制的中小學事業(yè)編制出現(xiàn)空編后,使用周轉編制的人員即轉為使用核定的事業(yè)編制,通過強化規(guī)范管理,確保周轉編制“放得出”。
為提高編制使用效率,當已使用周轉編制的中小學出現(xiàn)空編時,系統(tǒng)會自動預警,自動收回所分配的周轉編制,返回到“周轉池”中,確?!爸苻D池”有充足的編制存量供全區(qū)中小學循環(huán)使用,依托技術創(chuàng)新確保周轉編制“收得回”。周轉編制的使用由市、縣(市、區(qū))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同級黨委編辦對周轉編制的使用進行實時監(jiān)測、實時預警、效益分析,在分配的限額內實施精準調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據分配到校的周轉編制指導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動態(tài)調整崗位設置,確保周轉編制“轉得動”。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9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