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網絡非正式學習

推進智慧時代學習型大國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3-04-06 作者:任春榮 來源:中國教育報

終身學習按照組織的正規(guī)性區(qū)分,包括正規(guī)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情境下的學習形式。非正式學習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學習形式,與學校和培訓機構開展的正規(guī)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的高度計劃性、組織性、結構化不同,非正式學習是一個自發(fā)性的、非強制性的教與學的過程。

非正式學習渠道包羅萬象,是體現(xiàn)學習型社會“時時學、處處學、人人學”特征的重要學習形式,能夠使積極學習的個人終身保持活力、提高生活質量以及追求自我發(fā)展;工作場所的知識共享能夠提高員工創(chuàng)造力和績效,還影響團隊幸福感和工作滿意度;非正式學習對社會健康發(fā)展也至關重要,個人在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道德、倫理等方面的習得和形成更受非正式學習的影響。

在智慧時代,誰更能從網絡學習中獲益、誰更能掌握機器學習的導向,誰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非正式學習不僅對建設服務全民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一種全民訓練機器學習的行為,因此,應大力支持網絡非正式學習,推進學習型大國建設。

非正式學習是潤物無聲的學習

非正式學習是學習者主導的學習,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的學習形式,也是最有活力的學習形式。

高度的自發(fā)性實現(xiàn)了學為主體。非正式學習一般由學習者發(fā)起,對于潛在的教育內容,能否激發(fā)學習活動取決于學習者的潛意識或顯意識中的興趣、需求和欲望。當潛意識成分更多時,教育和學習是潤物無聲的,如在博物館參觀學習等。當學習者有明確需求時,學習者會主動搜索和選擇學習內容,如為鑒賞電影上網查找相關歷史知識、背誦電影里的古詩詞等。

非正式學習沒有界墻。非正式學習沒有起始資格的限制,沒有固定的同學或班級,沒有考試與強制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也沒有完成時間的限制。同時,學習也沒有開始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學習內容涵蓋了工作、家庭、休閑和自我發(fā)展有關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日常學習更多與真實的社會生活相關聯(lián),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學習、從經驗中學習。學習雖然沒有外部監(jiān)督的壓力,但學習者的親身參與和體驗有效提升了學習效果。

非正式學習中學習者互為師生。正規(guī)教育中的學習由教師制訂學習計劃、提出學習任務并發(fā)起學習活動。在非正式教與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均沒有資格、年齡等限制,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其他人的教師或者學生,例如,教師學習共同體、黨員學習小組等。可以說,非正式學習打破了學校教育等正規(guī)教育中知識的單向流動。

非正式學習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全社會高度重視以學校教育為主要載體的正規(guī)教育的作用,以成人教育培訓為主體的非正規(guī)教育也隨著建設學習型社會工作的推進提升了地位。非正式學習是人生發(fā)生最早、結束最晚的學習形式,覆蓋了學校教育與培訓沒有涉及的人群和人生階段,也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正式學習的包容性支持了終身教育的全民性。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學習存在各類有形或無形的門檻,如固定的教學計劃、選拔性考試、脫產學習等。非正式學習無界墻特性最大限度地支撐了終身學習的全民性,網絡非正式學習進一步通過群眾互為師生、共建共享提高了對學習者的包容性,知識在網絡平臺上自發(fā)傳播和增長,并且通過用戶評價實現(xiàn)主題和學習者的自我管理與規(guī)范。

非正式學習的個性化提升了終身教育的效果。非正式學習在許多方面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學習者有機會選擇學習內容、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來源和學習方式、自主決定學習速度。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和熱情來源于個體的需求、參與感和成就感,學習者不再是被評價者,而變成了教育活動的評價者。非正式學習拓展了學校教育的時空,不僅可以讓學習者在校外體驗和實踐學校所學,也有助于為學校教育減負瘦身,提高社會的總體教育效率。

順應時代特征優(yōu)先促進網絡非正式學習

網絡學習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來,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智慧教育資源平臺,覆蓋了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領域。人工智能的革命性進展促使我們深入思考如何推動網絡非正式學習。

認識網絡非正式學習平臺建設的重要性。首先,網絡非正式學習平臺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遇到問題上網搜索或提問、閑暇時瀏覽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很多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學習者在網頁上的搜索、瀏覽和提問等行為表達了他們的學習意愿、需求和關注方向,問答或學習內容的提供者則出于共同興趣、好奇心、擴大影響力、公益心等動機參與交流?;谏疃葘W習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平臺,在整合、分析全網學習資源的基礎上更加個性化地供給學習內容,能夠大大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最終將有助于提升社會整體文化水平。

其次,網絡平臺促使非正式學習的影響力發(fā)生了空前變化。傳統(tǒng)非正式學習限于特定個體學習者和當下時空或者規(guī)定時空,并且往往沒有記錄。非正式學習活動通過網絡平臺留下記錄,傳播范圍更廣、歷時更長。后來的學習者通過瀏覽問答記錄或者評論,可以了解以往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一個話題可能因為用戶的不斷參與、修正和增添而越來越有組織性,如各種專題貼吧和虛擬社區(qū)的形成。網絡非正式學習的平臺擴展了內容來源的時空,尤其是讓地域性知識和傳統(tǒng)文化突破了空間限制。

目前,網絡非正式學習平臺的建設還存在不足。各類社會公開課和教學資源平臺等主要服務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群,內容方向更注重學歷證書和職業(yè)技能提升的需要。面向大眾的平臺建設還存在不足,如語言表達過于學術化、一些提問無人應答、有常識性錯誤等。以文心一言、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語言模型技術的應用,使非正式學習中人與人的互為師生進展到人和機器互為師生,機器學習的語義資料需要不斷豐富和開放。因此,在學校教育、資格證書教育的各種網絡課程資源庫蓬勃發(fā)展的同時,網絡非正式學習平臺的建設亟須加強。

服務大眾加強網絡非正式學習平臺的建設。第一,平臺內容資源的供給要考慮人們改善日常生活的需求,如醫(yī)院看病、網上購票、處理家庭關系等,提供生活常識和技能、健康知識和技能、社會情感技能指導等。第二,教育方式上也要考慮大眾的接受能力,應以直觀、群眾喜聞樂見、游戲化的方式提供。平臺操作應提升友好度,要考慮老齡人口、視覺障礙等群體的特殊需要。第三,建設好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網絡平臺,以可互動的方式提供適合中小學生自學的內容,如跨學校、跨區(qū)域甚至跨國別的項目式學習等,突出校外教育的趣味性、參與性和體驗性。第四,非正式教育內容要堅持科學規(guī)范,堅持服務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目標,加強推送內容、推送規(guī)則和方式以及知識共享活動的合法性、科學性、安全性等管理與評價。

多舉措開展網絡平臺建設的社會動員。首先,加強對資源供給的社會動員。非正式學習是一種社會化學習活動,網絡平臺以社會化建設和運營為主,但政府同樣可給予平臺建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多種形式的支持;從民族責任感和華夏文明保護與傳播的高度加強中英文語義資料的供給,為機器學習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料;依據網民搜索主題評估平臺內容供給能力,投放平臺缺乏的內容資源;對各類內容供給者進行培訓,對有突出貢獻的給予一定的繳稅優(yōu)惠額度。目前國內的學分認證制度以正規(guī)教育的課程學分轉換為主,非正式學習成果認證制度也應盡快提上日程。同時,開展成年人文化技能調查,掌握我國非正式教育和學習狀況,有針對性地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

其次,加強對學習行為的社會動員。除政府可提供個人所得稅減免、學歷資格和技能等級積分認證等激勵措施外,企業(yè)也應共同承擔社會責任,探索學習積分兌換超市購物券、電影票、公園票、帶薪休假天數(shù)等措施。在人生關鍵期設置學習特別獎勵制度,如生育前完成育兒課時、兒童保護課時、教育福利政策課時可獲得一定獎勵等。重點鼓勵低學歷青年人口工學結合,以初中、高中學歷證書頒發(fā)為學習成果認證制度探索的突破口,明確學習類型、學時時長和學習結果等換取證書的標準。

再其次,提升全民信息素養(yǎng)水平。發(fā)達地區(qū)居民的網絡知識共享行為更為頻繁,且中青年是學習、搜索的主力。那些很少使用網絡平臺的人多因缺乏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和設備條件,無法參與網絡學習活動。數(shù)字時代的數(shù)字貧困往往與經濟貧困關聯(lián)。因此,學校、社區(qū)圖書館、黨員活動中心等機構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開展基本信息素養(yǎng)掃盲行動,幫助困難居民融入社會生活。同時,這些場所應優(yōu)先為貧困家庭提供免費上網條件。在技能、道德和安全等基本要求基礎上,信息素養(yǎng)教育還應重視技術倫理、創(chuàng)造意義能力、提問和搜索能力、分析判斷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能力對于保護人類、維持人機和諧相處至關重要。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評價與督導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6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