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四川省德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一校一策”打造家校社教育共同體

發(fā)布時間:2023-08-27 作者:田裕波 曲三 來源:中國教育報

為促進和諧家校關系的建設,落實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德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秉承“五育并舉”理念,開展多樣化的家校社活動,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教育格局,學生素養(yǎng)得到全面成長,同時也獲得家長一致好評。

經開區(qū)雅居樂泰山路小學構建了“4+X”德育團隊,以校長、德育干部、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以家長、家委會成員、校外輔導員、校外志愿者以及社區(qū)工作人員等為“X”,開展德育實踐活動。本年度德育團隊就組織開展了校內主題活動100余次,形式豐富多樣,比如主題隊會、國旗下演講、養(yǎng)成教育、班級文化建設等;開展校外活動10余次,比如依托學校周邊的社區(qū),在寒暑假、周末及大型節(jié)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親子共讀、紅色經典誦讀等主題活動及垃圾分類等社會實踐活動。為架起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橋梁,雅居樂泰山路小學還依托德陽市數字家長學院課程制定了本校的家長課程,通過直播、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引導家長做好家庭教育。學校攜手社區(qū)開展了“老師、朋友到我家”精準化入戶家訪活動,通過與家長零距離溝通,增強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幫助提升了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金山街學校以財商教育為抓手,取得了良好的家校共育成效。學校聯合家長和社區(qū)開展各種形式的財商教育實踐活動,如理財知識講座、小小銀行家、零花錢規(guī)劃師等,幫助學生了解財務管理相關知識,形成正確的金錢觀。每學期舉行家長開放日,讓家長參與學生的教育活動,如愛心義賣、“跳蚤市場”等,同時指導家長在家庭生活實踐中加強對孩子的財商教育。

東汽小學通過開展“大手小手牽起手”活動,以倡導制定家庭公約的創(chuàng)新形式加強了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促進了家校關系的建設。學校德育室向全體家長和學生發(fā)起活動倡議:定公約,共遵守;作示范,齊進步;多陪伴,常交流;多鼓勵,重教育。倡議發(fā)出后,家長和學生積極響應,紛紛制定了家庭公約。學生們精心制作了公約海報,和家長互相督促,在這個過程中也促進了和諧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的建立。德育室還通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檢查每個家庭的履約落實情況。

金沙江路學校通過加強勞動教育,積極探索家校合作機制,并努力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為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提供保障。學校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給孩子們開啟了另一扇知識之窗。學校六年級組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開展了“家校共育,勞動最光榮”的主題活動,邀請家長帶領學生一起制作可口美食,并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美食送給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勞動者。

天立學校重點通過家校共育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學校,針對學生生活柜不整潔、物品放置亂的情況,讓學生自己改進方法,制定生活柜最佳擺放方案。在家庭中,學校給孩子布置了一個任務,即讓孩子回家自己觀察和整理家里的書柜,使書籍的擺放更加合理、整潔、有序。并鼓勵家長將孩子整理書柜的過程和方案說明錄制成視頻,在班級群中進行分享和展示。學校認為教育不應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努力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鼓勵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多放手給孩子自己做主和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自主意識。

經開區(qū)社會事業(yè)局充分認識到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xié)同育人機制的重要性,努力為各個學校開展協(xié)同育人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區(qū)里每年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篩查,針對學生的篩查結果,積極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師生心理健康保障工作;通過與德陽開放大學、區(qū)婦聯合作,為家長和教師提供線上和線下專家培訓;為貧困和留守兒童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送教上門服務;和團委一起組織優(yōu)秀青年教師和志愿者,不定期為社區(qū)和家庭提供公益課堂服務;每年開展一次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案例評選活動,表彰和激勵教師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

要保障和促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參與缺一不可。經開區(qū)會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動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同心同行的家校社教育共同體與和諧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作者單位系德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社會事業(yè)局)

《中國教育報》2023年08月27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