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作文應該怎樣教?是繼續(xù)多寫多練,保持練筆的節(jié)奏?還是多講多讀,教師多給學生講解高分范文?筆者認為,臨近高考,應該繼續(xù)加強審題立意練習。
高考前一個月,學生的寫作能力基本定型,大幅提分的概率微乎其微,不宜多講“高分秘笈”,應多在審題立意上持久發(fā)力,讓學生保證審題立意不失分。審題立意關系到作文成敗,一旦失誤,輕則偏題,重則嚴重跑題,及格分難保。
審題立意的教學,固然需要訓練不同題型審題立意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繼續(xù)訓練把握命題材料核心概念、準確闡釋核心概念內涵以及由核心概念內涵準確寫出觀點句的能力,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能力。
訓練抓住命題材料核心概念的能力
一則命題材料通常由一個或數個核心概念組成。所有的命題材料都是由一個個語句組成,而語句都是由概念所組成的,那么,審題就應該尋找語句以及整個材料的核心概念。此外,多數題型的審題立意最終都要提煉出材料背后的核心概念,所以,把握核心概念的能力至關重要。
命題材料的核心概念有多有少,有的清楚明確,有的分散多樣,需要在審題時仔細辨別。清楚明確的,以關鍵詞為抓手,自然難度不大,只要看準即可。分散多樣的,則要仔細找準。如2021年全國甲卷作文題的核心概念是“可為與有為”,包含兩個概念;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材料中出現三個核心概念:本手、妙手、俗手。這些核心概念必須一一找全,缺一不可。以上命題相對難度不大。而有的材料,核心概念可能多次變換,這時最重要的是找準核心概念的落腳點,一般而言,這個落腳點多數在最后一句,如以下這道模擬題:
當下,純粹靠顏值、話題炒作而成名的流量明星已風光不再,年輕人越來越青睞那些擁有精神象征和價值內涵的偶像。深藏功名、永葆本色的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磨煉硬功、飛而不止的航天英雄王亞平,堅持夢想、挑戰(zhàn)自我的“中國飛人”蘇炳添,學貫中西、情牽華夏的詩詞女兒葉嘉瑩……他們都讓公眾汲取到向上的力量,新的偶像審美觀正悄然重構。上述現象引發(fā)你怎樣的感受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這個材料的核心概念有“偶像”“偶像審美觀”“偶像審美觀重構”,究竟寫哪一個?認真讀材料后,便會發(fā)現最核心的概念是最后一句里的“偶像審美觀重構”,這一個核心概念才是立意的發(fā)力點,光寫“偶像”或“偶像審美觀”就有可能偏題。
訓練把握材料核心概念內涵的能力
找到核心概念之后,還要準確理解內涵,對其內涵作出準確解讀,不然也容易偏題。也就是說要結合材料,在材料的語境中理解核心概念的內涵。如上述“偶像審美觀重構”,其意是指當今社會年輕人對偶像觀的認識所發(fā)生的變化,從對明星的顏值、話題的關注,轉向對偶像的精神、價值的關注。如果不從材料、語境理解,這里的“偶像審美觀重構”可能指向對偶像外貌顏值認識的變化,如此理解,會造成作文偏題。
訓練由核心概念內涵準確寫出觀點句的能力
在對核心概念內涵有所理解之后,下一步就是提煉觀點,并且要能用一兩句話準確概括出來。這個觀點通常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是能準確概括文章大意的觀點,文章正文部分就是圍繞這一兩句話而闡釋的,這對寫作的成敗至為重要。學生在審題時,如果能將這個最為關鍵的語句寫出來,后面就不太容易跑題。當然,前提是一定要能想明白、寫清楚。
如這樣一道闡述人才培養(yǎng)中“順應天性”和“后天雕琢”關系的材料作文題:
《荀子·勸學》中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強調了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斗N樹郭橐駝傳》中說“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強調順應天性的重要性。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合你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本則材料很容易把握核心概念:“順應天性”和“后天雕琢”,而對核心概念的內涵作出解讀,需要分析出如下內涵:順應天性指每個人的能力和個性都有其特點,只能按照其特點去培養(yǎng),不能違反規(guī)律;后天雕琢指在適應天性的前提下,通過不同的培養(yǎng)方法使每個人都能得到發(fā)展。對于這個概念內涵,接下來就要用一兩句話明確表達整篇文章所要闡釋的觀點,起到立骨定向的作用:對人才的培養(yǎng),順應天性和后天雕琢,看似對立,實則統(tǒng)一。后天雕琢要在順應天性的基礎之上,后天雕琢是為了人才更好地發(fā)展,而不是揠苗助長或摧殘?zhí)煨?;順應天性不是任其自由發(fā)展,而是后天根據特點定點培養(yǎng)。
任何命題作文,切題是第一要務,要能看清題目要求,根據要求寫作,一旦跑題,后面寫得再好也無濟于事。臨近高考的寫作教學,需要做的事固然不少,但審題立意的訓練不能放松。以上三點,以把握命題材料核心概念為中心,耗時不多,便于操作,對于訓練學生審題立意大有裨益。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蔣垛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2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212o0.cn All Rights Reserved.